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导演: 吴宇森
编剧: 王蕙玲 / 苏照彬 / 陈静慧
主演: 章子怡 / 金城武 / 宋慧乔 / 黄晓明 /佟大为 / 长泽雅美
类型: 剧情 / 爱情
上映日期: 2014-12-02(中国大陆)
片长: 129分钟
我对《太平轮》期待很高呢!所以真是有点失望啊。
仅从上半部,《太平轮》的故事其实跟这艘船关系并不大。果然,太平轮仅是一个借口,就像大家总把这片成为中国版“泰坦尼克”,导演却坚称这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吴宇森导演更希望借这次船难,去讲那一整个时代。所以,他选择了群戏。
群戏挺好,野心也更大。小小船难算什么,终究只是爱情加灾难的路数,很难玩出大阵仗。导演却是想讲时代,讲战争。印象中这片最早是叫《1949》,何等大气的设定。包括几位主角的选择也颇有代表性,有将军(黄晓明),有普通士兵(佟大为),有富家小姐(宋慧乔),也有流落街头的苦难女子(章子怡),还有台湾原住民(金城武),以及来自日本的长泽雅美,大家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与民族,如果操作得当,那就是一部史诗。
当然,如果操作得当的话。
从1949或者生死恋,变为太平轮之后。整个故事在创作思路上出现了巨大的扭曲、或动机不明。如果是讲太平轮,那么这些角色的遭遇终究都是些背景介绍,故事的核心将首先在船上,好像《泰坦尼克号》,让不同的人都跑到同一艘船上,让他们随意迸出火花,戏剧性也就出来了。
创作者不甘心只讲太平轮,所以他要引入更多的背景介绍,家国情怀的东西。于是,上半部其实跟太平轮的关系并不大,甚至这些角色也都没有要上船的欲望。不过,所有人都清楚,他们最终还是要跟这艘船联系到一起。于是,我们努力盼望着,他们能逐渐确定自己的核心目标,朝向那艘船努力(似乎只有章子怡的角色表达出了意愿)。结果,上半部看完,也跟太平轮没什么关系。那为什么还要叫太平轮呢?这种强烈的创作扭曲产生的观影落差,很显然来自主题的多次变更(从1949或者生死恋变为太平轮,主题从小变大),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本片多线索又很松散的原因(因为线索并没有在最后有效的聚合)
同时,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这几段背景故事本身都是缺乏吸引力的。即便只交代背景,如果那些叙事线本身是充满吸引力和戏剧张力的,我们仍然可以很愉快的看完这部电影。而《太平轮》,无论是爱情、战争、乱世的苦难都没什么吸引力,六个主人公引出的三条爱情线,大体都很俗套且浅尝辄止,也许仅有黄晓明与宋慧乔舞蹈那场戏有些浪漫的味道(这也是本片少有的精彩段落),更多时候都是些无聊的套路。包括金城武与长泽雅美的部分,虽然两人的颜值都非常高,但这潦草的爱情未免也太肤浅了,更谈不上感动了。至于佟大为与章子怡,上半部还不太明朗,看结尾的介绍,应该是下部的重点吧。
至于战争,这是上部分戏份最重,篇幅最长的一部分。片头一场大战,片尾一场大战。相比之下,片头那场大战多少还有些看点,手持加枪战爆破场面也都是吴宇森喜欢的。尤其杀人爆血的场面,特意做了漫画式的处理(有人说这是劣质特效,很显然这是有意的,他应该是想让血浆呈现一种漫画的美感),毕竟开场的大战是打日本人,所以打得也更肆无忌惮一些。日本人嘛,全民公敌,怎么杀都没问题。可到了结尾的大战,就很难办了。因为那是解放战争,战争的双方是国军对共军。主角是个国军的将军,又是个正面角色,怎么拍?总不能让共军当反派吧。于是,两边都正面描写。那么,敌人是谁?
你能感受到创作者的尴尬,他很想拍好这场战争戏,却又没法拍,正面战争也没法过多描述。只能拍后方阵地,拍围困,拍死守。用的又都是一些特老土的情节,什么杀马、喊口号,这样的东西毕竟我们太熟悉了。最终,这部分戏份很多、很重,却又是没什么必要的。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拍呢,而且还是上半部的结尾大戏,难免让人不爽。
而战争部分的主角,自然是黄晓明,他饰演的雷将军,原型应该是张灵甫吧,抗日名将,人帅又跛足,基本跟电影里的设定类似。在演绎这个角色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吴宇森当年的那些电影,周润发演绎的那些角色。不停地耍帅、扮酷与用力。叼着雪茄、撇着嘴,再从牙缝里狠狠地挤出几个字,非常爷们,也非常男子汉。不过,始终觉得这种阳刚是属于特定的年代,那时候看起来很酷,现在却总有点太装。如果把他们当年的表演方法与台词风格原封不动拿到今天,其实我们同样会觉得很装。哪怕是周润发演的。
何况,这回还不是周润发。
黄晓明演戏确实差一点,包括念白能力。他最大的问题还是惯性耍帅这件事。于是,当一个因演戏喜欢耍帅而被很多人吐槽的演员,去演绎一个过度耍帅的角色时,这该是怎样一场灾难。。。。
影片放弃了太平轮,想去拍乱世浮生,结果又只能把大格局缩小到几个角色的爱情悲剧上面,让他们去缠绵与煽情。问题是,吴宇森好像一直不是爱情片专家(抱歉,我也不是吴宇森专家,仅能从自己的认知探讨)。吴宇森的电影,更吸引人的人物关系是男人之间的义气与血性,至于男女之间的事,好像始终不是他电影的核心。所以,这次跳到普通人的爱情,自然没什么吸引人的部分。倒不如索性重回老主题,讲讲男人之间的故事。
其实,上面的都是胡说,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是……
长泽雅美的戏份为什么这么少!!!!!
如果你想提升逼格,这个榜单你一定要关注呦。
北美已上映影片20佳
1. 《少年时代》Richard Linklater(美国)
2. 《再见语言》Jean-Luc Godard(法国)
3. 《布达佩斯大饭店》Wes Anderson(美国)
4. 《修女艾达》Pawel Pawlikowski(波兰)
5. 《皮囊之下》Jonathan Glazer(英国)
6. 《湖畔的陌生人》Alain Guiraudie(法国)
7. 《第四公民》Laura Poitras(美国)
8. 《鸟人》Alejandro G. Iñárritu(美国)
9. 《性本恶》Paul Thomas Anderson(美国)
10. 《移民》James Gray(美国)
11. 《两天一夜》Jean-Pierre & Luc Dardenne(比利时)
12. 《唯爱永生》Jim Jarmusch(美国/德国)
13. 《透纳先生》Mike Leigh(英国)
14. 《游客》Ruben Östlund(瑞典)
15. 《历史的终结》Lav Diaz(菲律宾)
16. 《爆裂鼓手》Damien Chazelle(美国)
17. 《郊游》蔡明亮(台湾)
18. 《国家美术馆》Frederick Wiseman(美国)
19. 《玛纳卡玛纳》Stephanie Spray & Pacho Velez(美国)
20. 《雪国列车》奉俊昊(韩国)
北美未上映影片20佳
1. 《奇迹》Alice Rohrwacher(意大利)
2. 《自由之丘》洪尚秀(韩国)
3. 《帕索里尼》Abel Ferrara(美国)
4. 《铁道》史杰鹏(美国)
5. 《今来古往》Lav Diaz(菲律宾)
6. 《银水:叙利亚的自画像》Ossama Mohammed & Wiam Bedirxan(叙利亚/法国)
7. 《接近大象》Amanda Wilder(美国)
8. 《教师》Nadav Lapid(以色列)
9. 《流浪的狗》Debra Granik(美国)
10. 《Socialism》Peter von Bagh(波兰)
11. 《The Harvest》John McNaughton(美国)
12. 《西游》蔡明亮(台湾/法国)
13. 《Young Bodies Heal Quickly》Andrew T. Betzer(美国)
14. 《友谊》Hubert Sauper(奥地利)
15. 《日本狗》Cristian Jurgiu(罗马尼亚)
16. 《恐惧史》Benjamín Naishtat(阿根廷)
17. 《For the Plasma》Bingham Bryant & Kyle Molzan(美国)
18. 《八月来风》Gabriel Mascaro(巴西)
19. 《道熙呀》郑朱莉(韩国)
20. 《Fort Buchanan》Benjamin Crotty(法国)
一部《我的野蛮女友》,让郭在容从此成名,何况他还有《假如爱有天意》。早更女友与野蛮女友以及机器人女友一样,是郭在容的女友三部曲,是横跨中日韩的最后一部。
一定程度上,《我的早更女友》的人物设定也与之前类似。男主角都是老好人的形象,而女性角色相对更强势。相比女主角,男主角甚至有些懦弱。这种对传统性别观(韩国的男女观也非常明显)的颠覆,大概也是《我的野蛮女友》成功的原因。佟大为在《我的早更女友》的角色同样是一个有些懦弱,敢爱不敢言,尤其在感情中始终处在被动位置的角色。他一直默默付出,却并不奢望回报,就好像大家总爱说的暖男(或是软男)。
而郭在容女友三部曲的女性角色,也都与传统的女性与众不同。或者是个暴力女,再就是个机器人,到了周迅这次的角色,则是个过早进入更年期的女孩。相比当年的野蛮女友,这个早更女友的性格总让人觉得有些幼稚,其实性格本身并没有那么招人喜欢(你可以假想一下仅是这种性格的女孩,却不是周迅)。她更像一个因爱迷失的孩子,所以才需要佟大为的暖男来一直照顾她。
这样的设定其实并不适合周迅。起码她之前带给大众的形象,并不适合这样幼稚且娇气的角色。包括她的年龄,也很难再小女人了。
还是要回到《撒娇女人最好命》,无论你们怎么讨厌彭浩翔。撒娇本身还是不错的,彭浩翔对爱情喜剧的把握很准确。尤其是,他提供给了周迅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角色,那是一个中性的、外表看起来更坚强的女人(不是女孩),更不像早更里面是一个需要人照顾的弱女子(娇气女孩)。这大概也是周迅日常呈现给大众的形象(显然不是个弱女子)于是,周迅在表演的时候也更舒服,角色也更有说服力。而早更里的角色,则与她自己的形象相差很多,所以她很难有更多发挥,这个角色也会很快就被大家遗忘的。
其实选角色真的很重要,为什么黄晓明在《太平轮》会成为大家抨击的重点,那是因为这个角色非常不适合他(一个因耍帅而被公众多次批评的演员,去演一个过度耍帅的角色)。相比之下,我就非常喜欢杜琪峰选择古天乐出演《毒战》(因大众对古天乐形象的惯性认知,而对最后反转带来的震撼)。
而早更,显然浪费了周迅,包括网友一直吐槽的特写与磨皮。毕竟她已经40岁了,你再让她演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小女生,其实蛮违和的。
不过真正选角失败的应该是女二号张梓琳,她基本是不太适合演戏,无论是表演还是念白都很不对劲,她是片中很奇怪的存在。看介绍她是个模特,显然,她还是更适合做一名模特。
大体上,《我的早更女友》仍是一部讲真爱的电影,郭在容导演在其中几个细节的处理也还不错。只不过,电影本身太平了,周迅那个角色一直在纠结的那件事,就是让她早更的那件事,其实也挺没说服力的,包括她的症状,也并不是特别突出,或有趣味。
更重要的是,影片并没有让周迅和佟大为迸发出更令人激动的火花。
同时,这片的台词写得非常奇怪,又非常可怜,感觉非要装贫,又贫的很没水平。
【每周对院线新上映的影片做个简单的介绍,方便你们判断哪些更值得去影院一看,这里会附上我的个人期待值,不过这都是我的主观评判,具体喜不喜欢还得看你们自己。期待值只代表预期,具体还会在看过之后校正。】
本周最大的看点自然是姜文的《一步之遥》,而对很多观众来说,这还是本月、甚至是今年你们最期待的一部影片。
1、知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去世
知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的去世无疑是今年最令人难过的一件事。
2014年8月11日,罗宾·威廉姆斯去世,享年63岁。而在之后的尸检报告中表明,他的死与酒精和药物无关。所以,他的去世更可能与抑郁、焦躁等病症有关。一个喜剧演员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这也确实让人非常难过。
罗宾·威廉姆斯生前曾带给我们太多经典影片,比如《死亡诗社》、《心灵捕手》、《机器管家》、《心灵点滴》、《阿拉丁》、《勇敢者的游戏》等等。
2、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去世
这同样是2014年的一个非常令人难过的消息。这位好莱坞极优秀的演员,于2014年2月2日意外去世,享年46岁。他曾凭借《卡波特》获得奥斯卡影帝,还凭借《虐童疑云》、《查理·威尔逊的战争》、《大师》三次提名奥斯卡男配。
3、《星球大战7》公布阵容
在北美,“星球大战”系列是很多观众心中无上的经典。所以每次关于星战的新闻也一定会大热。包括前一阵《星球大战7》的预告片同样有极高的播放量。而在今年4月末,影片曝光了阵容名单,一时间也成为北美各大社交媒体的焦点。
除了哈里森·福特、凯丽·费雪、彼特·梅靥、安东尼·丹尼尔斯、马克·哈米尔等已经宣布的原版演员之外,“动作捕捉”大师安迪·瑟金斯、《醉乡民谣》男星奥斯卡·伊萨克、《街区大作战》男主约翰·波耶加、年轻新人黛茜·雷德利、《衰姐们》男星亚当·德利弗、《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系列中的Bill Weasley的饰演者多姆纳尔·格里森、老戏骨马克斯·冯·西多等作为新卡司加盟。另外,老版R2D2的饰演者肯尼·贝克也确定回归。
影片已确定2015年12月18日上映。 J·J·艾布拉姆斯执导。
4、希亚·拉博夫在柏林电影节纸袋套头
这个因“变形金刚”系列大热的年轻人,在之后却一直有些找不到方向。2014一整年也充斥着各种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其中就包括柏林电影节期间的纸袋套头亮相红毯,上面写着“我不再是名人”,估计也是少年成名的后遗症。
当然,他这一整年还做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6月在百老汇看剧的时候,在现场吸大麻,还干扰表演,结果被刑拘;11月的时候,还表示做行为艺术的时候被女粉丝强暴。据说他在拍《狂怒》的时候,自己给脸上弄了个伤口,并一直设法不让伤口愈合,还有传闻说她搞掉了自己一颗牙。当然,这都是他自己琢磨的怪招。不知在2015年,他能不能正常一点呢?
5、查宁·塔图姆确认出演牌皇
这则新闻能如此受大众关注,应该很大程度来自查宁·塔图姆个人在北美的高人气吧。他这个角色首先有望在2016年的《X战警:天启》亮相,同时,还将有可能有《牌皇》的单人电影开拍。
查宁·塔图姆出演的《狐狸猎手》也是明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之一。同时,他还将加盟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八恶人》以及科恩兄弟的新片《凯撒万岁》。再加上沃卓斯基姐弟的《木星上行》也要由他出演,事业一路走高。
6、扎克·施耐德发布首张蝙蝠侠剧照
蝙蝠侠一直是大众的热点,就像去年选中本·阿弗莱克出演蝙蝠侠一样在媒体掀起热浪一样,扎克·施耐德在今年发布了一张蝙蝠侠的定妆照,同样获得极高的关注及传阅量。而且,从社交媒体的反应,这张蝙蝠侠眼望丁丁的照片,真的是被网友玩坏了。
7、昆汀·塔伦蒂诺《八恶人》剧本泄露事件
准确的说,这次的热点其实是昆汀·塔伦蒂诺因《八恶人》剧本泄露,愤而决定不再执导《八恶人》。之后还专门搞了个剧本朗读会,这一事件当时也在北美引起轩然大波。
好在,没过多久,昆汀又宣布,他将重新修改剧本,并拍摄《八恶人》。如今,《八恶人》已经确定2015年上映,并且确定了阵容。剩下的就是,等吧
8、《真探》第二季确定阵容
由于《真探》第一季大热,所以第二季的阵容也成为大众热点。最终,该剧第二季的双男主确定为科林·法瑞尔与泰勒·克奇,同时文斯·沃恩,瑞秋·麦克亚当斯等也加盟本剧。导演则换成《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林诣彬
9、新版《神奇四侠》确定阵容
这条新闻在北美同样非常火,阵容都是年轻人,包括《弗鲁特维尔车站》而成名的迈克尔·B·乔丹,《纸牌屋》的凯特·玛拉,独立小王子迈尔斯·特勒以及杰米·贝尔。
《水果谷》Michael B. Jordan出演霹雳火,《纸牌屋》Kate Mara是隐形女,《舞出我天地》Jamie Bell是石头人,新晋独立电影小王子Miles Teller 是神奇先生。《超能失控》导演Josh Trank执导,《X战警》编剧Simon Kinberg负责剧本。明年8月7日上映,内地应该也能上吧。
10、杰森·莫玛出演海王
“权力的游戏”马王饰演者杰森·莫玛正式确认出演海王,并将亮相2016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以及2017年的《正义联盟(上)》,在2018年的《海王》担任主演。
突然想到,其实华纳与DC的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计划。以及漫威的第三阶段电影计划也都是今年的大新闻。这两个大计划基本让大片排到2020年了。
Best Picture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Best Animated Feature
The Lego Movie
Best Film No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wo Days, One Night
Best Documentary
Life Itself
Best Director
Richard Linklater – Boyhood
Best Actor
Michael Keaton – Birdman
Best Actress
Rosamund Pike – Gone Girl
Best Supporting Actor
Edward Norton – Birdman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Patricia Arquette – Boyhood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Gone Girl
Best Editing
Birdman
Best Cinematography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Best Non-U.S. Release (non-competitive category)
’71
10,000 km
Entre Nós
Han Gong-ju
Hard to Be a God
The Look of Silence
The Salt of the Earth
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
Timbuktu
The Tribe
BEST PICTURE: Boyhood
BEST DIRECTOR: Richard Linklater -- Boyhood
BEST ACTOR: Michael Keaton -- Birdman
BEST ACTRESS: Julianne Moore -- Still Alice
BEST SUPPORTING ACTOR: J.K. Simmons -- Whiplash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Patricia Arquette -- Boyhood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Wes Anderson --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Gillian Flynn -- Gone Girl
BEST ART DIRECTION: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BEST CINEMATOGRAPHY (TIE): Birdman -- Emmanuel Lubezki and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 Robert Yeoman
BEST EDITING: Whiplash -- Tom Cross
BEST ORIGINAL SCORE: Under the Skin -- Mica Levi
BEST ANIMATED FEATURE: The Lego Movie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Life Itself
BEST FOREIGN-LANGUAGE FILM: Force Majeure
MOST PROMISING PERFORMER: Jack O'Connell -- Starred Up/Unbroken
MOST PROMISING FILMMAKER: Damien Chazelle -- Whiplash
我是姜文的粉丝,《鬼子来了》一直是我最爱的华语电影,去年给《Time Out》选华语十佳,这个片子是我的第一名。
不过,我却不是非常喜欢《一步之遥》,这应该是姜文电影里,我观感最不好的一部,片中过度的自我与过多的尝试,让整个观影过程很辛苦,会觉得有点累、有点烦,而少了以往姜文电影带给我的欣喜。
喜欢姜文,是因为他作品里的想象力,意识流式的结构(太阳照常升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旧有的类型反讽与拆解(鬼子来了)。他的电影透着聪明与机灵,让你觉得他是真的有才,也真的有想法,在他的电影里,你能看到很多华语电影非常少见的元素,是那些可望不可及的神来之笔。
好像《鬼子来了》,真是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惊喜,你会发现那里面有很多鬼点子、坏主意,却又都藏的很深,等待你去发现。《一步之遥》里是不是也有很多鬼点子与坏主意呢?一定有,即便我只看了一遍,仍然会发现很多有意或无意的讽刺(当然,还有更多等待被发现)。只不过,我很喜欢《鬼子来了》,并乐意反复看,去发现影片中藏着的那些暗喻与反讽。而对《一步之遥》,我却并不打算重看,也没兴趣再去参与并发现什么了。
简单的说,再有想法的电影,也需要一个更适合的形式去传达。观众才会更有兴趣参与其中,并一起解谜。就好像《鬼子来了》,它依靠的是观众对传统抗日题材、老电影的熟悉,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颠覆与反讽,你才会觉得很亲切,很有趣。与此同时,影片还有一个极有戏剧性,冲突强烈的故事做支撑。
而《一步之遥》,却基本放弃了叙事。当然叙事从来不是批评电影的主要原因,《太阳照常升起》与《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叙事上都很花哨且不走传统,但却都很好看。一定程度上,那两部的意识流会让人觉得更有灵性吧。而《一步之遥》的意识流却更多舞台味,太多人为感,到处都是算计。影片试图以多类型影像拼贴的形式去讲这个故事,尤其,它的核心是舞台剧式的,那些夸张的表演与喊出来的台词,都非常别扭。大段的对白与自说自话会让人非常乏味,尤其是在影院,用看电影的方式,去接受这样的台词。起码对我,这是很难接受的。何况,这回的台词还没什么味道。
一直很排斥用舞台剧的方式拍电影(除非舞台化是有着强烈的反讽意味或其他目的)。回忆一下,《一步之遥》基本都是内景,好像只有最后那段才用了外景。人造的场景、夸张的造型、舞台式的表演,难怪有人说把这片跟周杰伦的《天台爱情》比较。当然,《一步之遥》要比《天台爱情》花哨太多,因为除了舞台感,影片还有太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新闻纪录片段的运用(与历史的真实相接),戏中戏(默片的运用)、歌舞场面(对歌舞片的效仿以及春晚或选秀的讽刺)、幻想部分、文明戏等等。
还有片中那些迷影的指涉,想必也会让很多影迷很开心吧。这里有虚的,有实的,有库里肖夫效应这种直接提的,也有像开篇那样对《教父》的模仿,应该有太多人去总结和整理这事吧。《一步之遥》类型与元素的花哨,仍是很多华语电影人难以企及的,也是姜文的又一次大胆试验。只不过,这次没那么受人欢迎罢了。
想法是一回事,结果又是另一回事。大概能了解姜文在《一步之遥》的一些想法,比如作秀,全片都像一场大秀,花国选秀是作秀、枪毙马走日还是作秀,包括大帅娶亲,王志文的文明戏,都是在作秀。即便枪毙马走日来自真实的故事“枪毙阎瑞生”,姜文却仍要重新演绎一遍,去倒转剧情,告诉你其实故事并不是那么回事,还是在作秀。说来说去,不过对应了片中的那句“我们创造了历史”。历史都是大家讲出来的,故事也都是大家说出来的。只要你接受了那个说法,作秀就是真的了,也许,老佛爷真就嘱托过马走日呢?
而马走日最后不去接受这个秀,自然就身陷险境了。
关于这个作秀的故事,影片选择用作秀的形式去表达,比如更花哨的方式,那种舞台感。都让你觉得这是个秀,等等很多内容……只不过,大量的人造景观似乎连想象力也禁锢住了,这种有意做出来的假模假式让人非常不舒服。回忆一下观感,影片总是有一大段一大段让人非常乏味的戏份,好像一群人在那装疯,你明知道他们是故意在装疯、在扮小丑,还是觉得不舒服。有点看不下去。好在,每当我有看不下去的念头的时候,大概又会有个新奇的玩意让我坚持下来。
好像逃难中的姜文,那些老照片的处理,非常有才气。还有默片的戏中戏。或者是王志文的文明戏。以及大帅突然就唱歌剧了,这都很好看。包括花国选秀的那段舞台表演,其实也很好看(只不过太长了)。这也是我即便并不很喜欢这片,却仍然不想给它打低分的原因(最终还是给了三星)。
《一步之遥》里面一直有一个“我”,也就是姜文演的马走日作为讲述人,他是连接观众与影片的环节,让这个狂欢的故事与观众,也就是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系,也就是让片中讽刺的与我们联系到一起。就像前面花国选秀,用了很多仰拍主持人的镜头,并反打观众,它将影院里的观众(我们)与选秀现场连在一起,好像真的坐在台下看那场秀。仍然还是在打通壁垒。打通之后,再去传递观点。再加上姜文很喜欢在电影里演讲,讲他的道理,所以,他的大道理也就是直接讲给我们听了。
不过,虽然我不很喜欢这片。但我讨厌《一步之遥》简单的称为烂片。不是为这片找理由,也没必要为它找理由,毕竟我开篇就说了不喜欢这片,显然不会有人会为我的言论买单了。因为电影本就很难量化。比如,我们可以说《一生一世》是烂片,因为这片通篇都在犯蠢,是一部缺乏基本电影素质的、很业余的东西,是毫无才华的。我们还可以说《匆匆那年》是烂片,是因为这片从头到尾只讲了两个字——“圈钱”。不过,《一步之遥》是有野心与抱负的,上面已经讲了很多,那些拼贴的东西,只不过呈现的方式并不适合。包括姜文越来越极端的个人化,让他的电影太过于自我了,已经很难去照顾观众了。所以,对《一生一世》这样的创作者,我是绝望的,并不会期待她之后的任何东西。而对《一步之遥》的姜文,我还是抱有期望的,他可以拍得更好,只不过他非要逆着观众,去讲自己的东西。虽然都是寓言故事,却都是高高在上的态度。
最后,我觉得我们就没必要为《一步之遥》的票房担心了吧,起码在我们这里,这片的排片完全是碾压式的,观众也大把。所以,收到点差评没关系的。骂不死。
因为之前听到了太多好评(2014年度最佳,徐克十年最经典),所以我对《智取威虎山》的期待其实挺高的。不过看完其实是有小小的失望。当然,这绝不是烂片,看点也绝对有。但我真的没觉得这部电影到底有多么突出。无论是放在2014年的华语片里,还是放在徐克自己的电影序列中。它大概与徐克之前的几部大片类似类似,有出色的视觉奇观,有稀奇古怪的设定,却也仅此而已,没觉得它比狄仁杰或其他几部优秀多少。
或者,我们对《智取威虎山》的好评,更多来自于亲切感。
毕竟,这是一个太过知名的红色经典。就算你没看过那个故事,你也一定会哼上几句“穿林海,跨雪原……”或是来几句“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之类的黑话,毕竟这是年代记忆。它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尤其是我们的父辈)。
所以,当徐克把这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红色经典重新包装,以类型片的方式、大片的形态呈现出来之后,大家可能会更惊讶吧。尤其是加入了徐克作品中最常见的、奇奇怪怪的反派之后。我们会觉得:啊!原来我们这么熟悉,熟悉到有些无聊的红色经典故事,竟然也能重新焕发魅力。
于是,这种亲切感就成为影片备受好评的原因吧。
而剔除这些亲切感。影片本身,似乎仅是徐克这几年作品的平均水准罢了。从影片制作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突出或惊喜的地方。甚至由于这个故事我们太过熟悉,使得剧情本身的转折都缺乏太多悬念。好像杨子荣打虎上山,以及上山之后那段黑话对练,无非是我们最熟悉的剧情重演,大家都在等待着那一幕发生,发生了也就发生了。
从剧情本身,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而在人物塑造上,张涵予的杨子荣除了形象很突出,这个角色本身其实是没什么发挥的。至于反派众人,徐克向来喜欢以夸张的造型来塑造反派。座山雕以及八大金刚的造型都很让人难忘,当然,也仅是造型让人难忘。八大金刚里大概只有老八稍有点发挥,或有些性格塑造的空间。其他大多都是走过场的角色,尤其是老三,我都快忘了老三了。
并不是想去证明《智取威虎山》有多不好,只是想说,也许这部电影真的没有那么好。起码没有最上面那些什么最佳,经典那么好。徐克在《智取威虎山》仍然提供了很多他最爱的视觉奇观,比如滑雪橇,打老虎,坦克轰山。尤其最后一个结局的飞机肉搏。这应该都是惊喜的地方吧。
夹皮沟的大战是全片最精彩的一场,甚至强过最后的威虎山一役(因为这场打的蛮扯,也太仓促了)。夹皮沟的部分起码有几处局部调度是很带感的,狙击手,雪橇飞人,都带着点侠味。
所以,《智取威虎山》的精彩之处,还是它将一部红色经典拍成了类型片,拍成了大片,不再去喊口号,玩精神,讲信仰。就是你来我往的对战、快意恩仇,满口黑话。徐克的改编让这部样板戏的故事变成了徐克的江湖,带着匪气。不再唱红,专心打黑。同时,它也给我们了一个示范,就是主旋律题材影片,其实可以这么拍,其实也可以当大片。就是把人当人,更类型,更戏剧性。当然,对内地很多电影人,尤其是拍主旋律的电影人,想真正理解这些,挺难的。
至于韩庚的几段现代戏,我反而没那么抵触。当然,它存在的意义之一确实是用来植入广告的。不过,这几场现代戏,尤其是开篇那场,是一个很好的引子,可以将我们更好的而引入到回忆当中。从当代社会,顺着那熟悉的唱段,就带回历史,带回回忆,这里的处理还是有些想法的。
挑毛病的话,我觉得这片有点长。。。
无论你们认为《消失的爱人》的主题是什么,这部电影确实点出了很多夫妻之间的问题。其实,影史中还有很多关于情侣、家庭或是夫妻关系的电影,它们对夫妻关系的深刻剖析,也能让很多人找到共鸣。
这篇文章译自The Playlist,转载请注明
“婚姻不易啊!”导演大卫•芬奇在新作《消失的爱人》(Gone
Girl)中,借罗莎蒙德•派克扮演的女主角艾米之口说出了这句箴言。这部探讨男女和婚姻关系的影片,作为纽约电影节的开幕片,在首映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许多人还未与伴侣喜结连理、走进婚姻殿堂,无法获得第一手经验,但发生在父母、亲戚或好友身上的经历总是在提醒我们:维持一段成功的婚姻并非易事。如此说来,在影史中有数不胜数的以“婚姻”这个敏感话题为题材的电影,对人们在婚姻状态下的境遇进行各种各样的剖析,其中还不乏大师级导演的经典之作,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大卫•芬奇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消失的爱人》改编自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尼克和艾米这对夫妻之间发生的可怕的事,充满了悬疑色彩又不乏温情。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盘点11部婚姻题材的电影。如果要把“婚姻”和“电影”联系到一起的话,就不得不提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婚姻生活》(Scenes From A Marriage)。把这部长达5小时的影片称为同类题材影片中的经典代表作,或许没有人会反对。正因为这种众口一词的评价,这部影片并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内,同样,那些以离婚(《克莱默夫妇》,《鱿鱼和鲸》)或外遇(《相见恨晚》,《午后之爱》)为题材的影片,也没有入选,因为它们更偏重导致婚姻破裂的外部因素,而没有深入探讨婚姻的本质。
1、蓝色情人节
导演: 德里克•斯安弗朗斯
主演: 瑞恩•高斯林/ 米歇尔•威廉姆斯/ 费丝•瓦拉迪卡/ 约翰•道曼/ 迈克•沃格尔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0-12-27
电影《蓝色情人节》是美国导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自编自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宣传语异常简单——一个爱情故事(A Love Story)。瑞恩•斯林和米歇尔•廉姆斯在片中奉献了精彩的表演,为观众描绘了一段混乱的婚姻关系中日渐消失的爱情与浪漫,展现出这个“爱情故事”可怕的真相。在本文所列的11部电影中,这部影片的上映时间距离我们最近,导演斯安弗朗斯运用独特的结构——过去和现在的切换,刻骨铭心的热恋和分崩离析的痛苦婚姻的交叉叙事,使其以成熟的风格跻身当代美国电影史。
影片开机前一个月,斯安弗朗斯就安排演员们住到一起,像真正的家人一样生活。他将自己在拍摄纪录片时积累的经验应用到这部影片中,鼓励演员们即兴创作,并用16mm摄影机拍摄了部分镜头(可能更是多出于节省投资以及审美方面的原因),使影片具备了更多的真实感和敏锐洞察力。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职业等因素(女主角是护士,男主角是画家)所造成的嫉妒的痛苦和微妙的感情纠扯,生动展现出人在缺乏安全感下的状况,当然这主要归因于两位演员对导演的绝对信任,使他们可以安心地完全沉浸于角色之中。影片只截取了现实婚姻生活中的两天时间,将情感缺失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置于显微镜下,放大给观众看。很多影片都采取过类似的拍摄手法,而《蓝色情人节》由于真实描写了“婚姻缺乏激情只能走向枯萎”的境况,因此显得尤为出色。
2、革命之路
导演: 萨姆•门德斯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特•温丝莱特/ 迈克尔•珊农/ 芮安•辛普金斯/ 克里斯托弗•菲茨杰拉德/ 凯西•贝茨/ 泰•辛普金斯/ 佐伊•卡赞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上映日期: 2008-12-26
电影《革命之路》改编自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同名处女作,促成了凯特•温斯莱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继《泰坦尼克号》之后再度合作。影片以上世纪50年代为背景,讲述一对住在城市近郊的中产夫妇的家庭生活,毫不留情地撕开他们婚姻的伤口给观众看。妻子爱普莉一心想搬去巴黎,在那里她可以找到新的工作,而丈夫弗兰克也有大把时间去追寻生命中真正想要的东西,为此,她不遗余力说服弗兰克,“人们都认为,当有了孩子之后,就只能过平淡无奇的安稳生活,这种想法太荒谬了”。失去个性和自由的双重打击,也许是婚姻生活最令人恐惧之处,而爱普莉和弗兰克已经为此受到了惩罚。
有不少导演都曾试图将《革命之路》搬上银幕,难以想像,如果不是萨姆•门德斯的话,这部影片会变成什么样,更别提在早在《美国丽人》一片中,他就成功描写了一段扭曲的婚姻关系。不过,《美国丽人》中伯恩汉姆夫妇的婚姻状况只是影片背景,耶茨的小说则让萨姆•门德斯可以将婚姻生活作为影片主线,去揭开美国中产夫妇看似理想化的婚姻外表之下的真相。
《革命之路》中爱普莉和弗兰克的家庭生活场景是在一栋真实的房屋中拍摄的,摄影机与演员的距离非常近,令人感觉很不舒服。影片最大的看点无疑是两位巨星主演,全新的故事、水火不容的中产夫妇形象,几乎让人忘了他们曾在《泰坦尼克号》中谈过一场感动全世界的恋爱。
3、蔑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主演: 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寇利 / 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上映日期: 1963-10-29
电影《蔑视》改编自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的小说《正午的幽灵》,其故事与《革命之路》相类似,但在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解读下,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风格。《蔑视》是戈达尔闯荡好莱坞的第一部商业电影,他选取莫拉维亚小说中描写的一段分崩离析的婚姻关系,运用流畅的电影语言,使其同时具备了多重涵义。影片像一则神话般的寓言、一次对电影界内幕的窥探、一篇对妥协艺术的智慧评估,还有碧姬•芭铎令人难忘的曼妙曲线。虽然《蔑视》的意义远远不仅于此,但卡米尔和保罗这对夫妻在犹如囚笼的婚姻生活中的关系变化,才是影片令人心碎的核心主题。
《蔑视》采取了戏中戏式的套层结构,在第二部分保罗和卡米尔在房间的对话段落中,戈达尔创造了其职业生涯中的经典场景,即利用空间感和跟踪摄影,来描写这对夫妇在绝望和厌倦之间的左右为难,出现这种局面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性格都太骄傲,或太固执,或者是两者兼有。不过,观众也没办法偏袒任何一方,妻子指责丈夫从别人的电影里窃取构思,丈夫则鄙夷妻子的智商(在后面的一场戏中称她“完全白痴”)。在电影配乐大师乔治•德勒芮创作的经典旋律《Theme de Camille》的协助下,戈达尔设法将厌烦的情绪——也许是婚姻生活的最大杀手——变成了一个巧妙的悲剧和令人信服的外遇事件,在所有解读婚姻不幸的电影作品中,《蔑视》具有最强烈的个人风格。
4、大开眼戒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 汤姆•克鲁斯/ 妮可•基德曼/ Madison Eginton/ JackieSawiris/ 西德尼•波拉克/ 托德•菲尔德/ 凡妮莎•肖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上映日期: 1999-07-16
《蔑视》中卡米尔谈到了婚姻中的怀疑与“假装清醒”,这种想法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最后一部电影——《大开眼戒》中却没能得到实现。概括说来,上述几部影片中,《蓝色情人节》关注情感,《革命之路》关注周围环境的影响,《蔑视》关注知识分子,《大开眼戒》则深深植根于婚姻的心理学层面。
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这对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扮演了大银幕上的丈夫比尔和妻子爱丽丝,他们和导演库布里克一起探寻着婚姻的本质——忠诚。影片的关键在于,虽然没有发生肉体出轨,但仅仅是不忠的念头就将一个表面完美的家庭推向濒临崩溃的绝境。片中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包括比尔在深夜闯入一个人人戴着面具纵欲狂欢的地下世界,以及他的妻子对多年前那次放纵的忏悔,促使比尔去调查事情的真相。
库布里克在完成《大开眼戒》的剪辑后骤然离世,影片似乎对他以往作品的浓缩,他偏爱的去人化主题也巧妙地应用于对婚姻状况的叙事中。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关于爱丽丝的声音钻进比尔的灵魂,不断重复着那晚噩梦般的放纵,此时摄影机慢慢放大基德曼正在凝视丈夫、充满了爱意的眼神(这也是典型的库布里克式镜头),成为体现库布里克天才之处的优秀例证之一。因嫉妒造成的妄想是普遍存在的婚姻问题,但能将故事拍得如此险象环生又引人入胜,只有库布里克做到了。
5、佳偶天成
导演: 亚伦•金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上映日期: 1969-11-06
前面提到的几部影片都有着成熟的电影叙事技巧和艺术处理方法,与之相反的是,加拿大纪录片导演(更恰当的说法是“观察者”)亚伦•金选择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审视婚姻的真相。他找到一个四口之家,成员包括丈夫比利•爱德华兹,妻子安托瓦内特,他们的儿子鲍嘉,以及爱犬默顿,然后架好机器,开始拍摄。
《佳偶天成》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剧本,情节正如“一对夫妇”这个片名所示,脚踏实地地观察着一对在一起八年、结婚一年半的普通夫妇的生活状态,但又没有采用一般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如访谈、旁白解说等等。即使没在片头字幕强调“XXX作品”,但影片的说服力并不输这个榜单上的任何一部电影,比利和安托瓦内特的关系转变遵循着电影的套路,诠释着“生活模仿艺术”这一法则。现在看来,这部拍摄于1969年的纪录片可能有点过时,但从某种层面来说,其趣味性却是最浓的,如果我们专注于眼前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就会发现《佳偶天成》可能比《大开眼戒》还要让人感到恐慌。
片中不乏夫妻吵架的场景,两人会争论为什么丈夫上班总是迟到,或是妻子做不到给默顿准备食物的承诺,可能放在其他影片中略显平淡无聊,却是驱使亚伦•金坚持拍摄的动力。一个半小时过得很快,影片结束时,观众仿佛已经同比利和安托瓦内特结成了好友,而他们身上的缺点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6、丈夫、太太与情人
导演: 伍迪•艾伦
主演: NickMetropolis/ 伍迪•艾伦/ 米亚•法罗/ 西德尼•波拉克/ 朱迪•戴维斯/ Jeffrey Kurland/ 布鲁斯•杰•弗里德曼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92-09-18
《丈夫、太太与情人》是伍迪•艾伦与前妻米娅•法罗共同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不同于《佳偶天成》的生活模仿艺术,这部影片更像是“艺术模仿生活”。伍迪•艾伦在这部自编自导的作品中虚构了一群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这些人决定以两对夫妇为主角,拍摄一部讲述他们各自家庭生活的纪录片,其中还穿插着大量的采访段落。
这两对夫妇——加贝(伍迪•艾伦 饰)和朱迪(米娅•法罗 饰),杰克(西德尼•波拉克饰)和萨利(朱莉•戴维斯 饰)是相处了十余年的朋友,在一次平常的家庭聚会后,杰克和萨利宣布了分居的消息,朱迪和加贝的婚姻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朱莉对自我和婚姻的不安全感,以及加贝身为情人和丈夫的不足之处,让所有问题都浮出水面,造成了两人关系的裂痕。此时,分道扬镳后的杰克和萨利似乎非常享受单身生活,至少起初是这样。
“年龄”是《丈夫、太太与情人》的关键词之一,它处理的正是中产阶段中年男女的婚姻故事。影片主要受到了英格玛•伯格曼的《婚姻生活》的影响,不过四个处于中年危机的角色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才是最有趣的部分。而伪纪录片式的风格与结构,也正是该片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与诙谐之处。
7、游览意大利
导演: 罗伯托•罗西里尼
主演: 英格丽•褒曼 / 乔治•桑德斯 / Leslie Daniels / AnnaProclemer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上映日期: 1954-09-07
如果想在某部电影中看到现实生活对婚姻的无情考验,就选择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的《游览意大利》吧。该片由罗西里尼当时的妻子——英格丽•褒曼以及乔治•桑德斯主演,两人扮演了一对英国夫妇凯瑟琳和亚历山大。结婚8年来,这对夫妇首次外出度假,其实主要目的是去意大利处理一个亲戚留下的遗产,因此两人踏上旅途时的心境也完全不同。出发后不久,现实中的冷漠和疲惫迫使他们对婚姻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在凯瑟琳看来,“经过八年的婚姻生活,我们发现对彼此还是一无所知”,亚历山大则嘲讽道,“还真是个奇怪的发现”。对婚姻来说,这个“发现”是种巨大的威胁。虽然罗西里尼的剧本中存在一些僵化陈旧的观念(例如“所有的男人都有相似性”),却为后世所有解读婚姻问题的电影打下了基础。影片成为经典的关键,在于罗西里尼的执导功力和褒曼的精彩演技(戏外的两人也同时被婚姻问题所深深困扰)。
《革命之路》让观众看到周遭环境对情感的支配,在《游览意大利》中出现的异国景象——维苏威火山、庞贝古城、浪漫的卡普里岛,则成为婚姻状况的象征,体现着大师级导演独到的艺术眼光。片中,凯瑟琳在参观硫磺温泉时了解到电离步骤,像是我们平常所见的不幸婚姻的一种聪明而深刻的象征。难怪弗朗索瓦•特吕弗把《游览意大利》称为“第一部现代电影”,而戈达尔选择卡普里岛作为《蔑视》的拍摄地,大概也是从这里得来的灵感吧。
8、面孔
导演: 约翰•卡索维茨
主演: 约翰•马利 / 琳恩•卡林 / 吉娜•罗兰兹 / 西摩•卡塞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68-11-24
罗伯托•罗西里尼在《游览意大利》中缓慢地、小心翼翼地道出了“离婚”这个字眼,而约翰•卡索维茨在影片《面孔》开始不久,就让主角理查德(约翰•马利饰)直截了当地告诉妻子玛丽娅(琳恩•卡林 饰):“我想离婚”。虽然这个念头出现得毫无征兆,但我们还是能从两人歇斯底里的表现中查觉一些端倪,无论是玛丽娅发表的“从女性角度出发”的观点,还是她因为丈夫讲述的粗鲁笑话而在床上放声大笑的样子,都无一例外遭到理查德的呵斥。玛丽娅试图对“离婚”一笑而过,但理查德却显得非常认真,在影片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中,导演卡索维茨对这段婚姻进行了邪恶的、有力的剖析,让人联想到《蓝色情人节》和《革命之路》。在拍摄《革命之路》以前,凯特•温斯莱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可能研过约翰•马利和琳恩•卡林在《面孔》中的怪诞表演,而卡索维茨典型的“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导演风格,在斯安弗朗斯的《蓝色情人节》中也得到了体现。
《面孔》花了6个月时间拍摄,后期制作则持续了3年。卡萨维茨用16mm摄影机拍摄了无数放肆的特写镜头,强调着“面孔”这个简单标题下所隐藏的复杂性。影片主要描写了这对夫妇在夜晚分手后各自活动的场景,理查德直接去找妓女珍尼(由导演的妻子吉娜•罗兰兹扮演),玛丽娅则与在夜总会认识的流浪汉切特(西摩•卡塞尔饰)过了一夜。当两人在楼梯上争吵时,所有对婚姻的不满和厌烦已经达到了顶点,几乎令人窒息。婚姻中的爱情是一种反常的情绪,正是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
9、灵欲春宵
导演: 迈克•尼科尔斯
主演: 伊丽莎白•泰勒 / 理查德•伯顿 / 乔治•席格 / 桑迪•丹尼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66-06-22
“热忱邀请你参加尼克与玛莎的家庭聚会,度过一个快乐的夜晚”。这句海报上的宣传语出自美国导演迈克•尼科尔斯的处女作《灵欲春宵》,伴随着片头字幕的滚动,丈夫乔治(理查德•伯顿饰)和妻子玛莎(伊丽莎白•泰勒 饰)刚刚离开一场家庭聚会,在夜色中牵手散步回家,相亲相爱的样子让人想起“一条豆荚里面的两颗豆子”。他们走进家门,玛莎点燃一支烟,用轻蔑又不屑的语气说了句“乱七八糟”(What a dump!)。她打算再喝一轮,并与乔治就智慧、权力、性别、婚姻态度等话题展开了惯常的争论。对于这对人到中年的夫妇来说,爱情的冲动已经渐渐消磨于日常相处中的嘲讽与欺骗,早就不复存在了。
《灵欲春宵》改编自爱德华•阿尔比的同名舞台剧,编剧恩斯特•莱赫曼的非凡创作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影剧本,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充满爆发力的表演,更是为影片锦上添花。与此同时,迈克•尼科尔斯虽然是初执导筒,但其才华并没有被这些巨星所掩盖,他对镜头语言的熟练使用,足以使这部描写“恶劣的、支离破碎的婚姻生活”的电影名留影史。虽然《灵欲春宵》是以悲剧收尾,但其娱乐性却丝毫不输《佳偶天成》的有趣和《丈夫、太太与情人》的诙谐。
10、他人之颜
导演: 敕使河原宏
主演: 仲代达矢/ 京町子/ 平干二朗/ 岸田今日子/ 岡田英次/ 村松英子/ 入江美树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1966-07-15
有无数电影都在试图揭示婚姻出现问题的内在真相,其中的部分作品则以简单而奇特的方式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日本新浪潮电影导演敕使河原宏执导的超现实主义精神科幻片《他人之颜》,就是这类型影片的经典代表作。该片以自我迷失和身份丧失为核心主题,讲述了一个人从毁容到面部重建所引发的心理学和社会后果。仲代达矢扮演的男主角奥山在一次可怕的事故中严重烧伤脸部,在整容医生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张新的面孔。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奥山决定以“完美的陌生人”身份去诱惑自己的妻子。从医生的座右铭“自卑情结产生的心灵空洞,我来把它们填满”,到妻子的独白“我有太多的自我了,多到我容不下他们”,不难解释敕使河原宏在这个恐怖故事中,表达了婚姻中最危险的敌人是“自我的不安全感”这一态度。
11、明日之歌
导演: 莱奥•麦卡雷
主演: 维克托•摩尔 / 比尤拉•邦蒂 / 费伊•贝恩特 / 托马斯•米切尔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37-05-09
在前面提到的10部影片中,虽然子女的形象是模糊的,甚至根本没有出现,但不可否认孩子是婚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导演莱奥•麦卡雷的《明日之歌》,就安排子女和父母一起成为了影片的主角。这部被遗忘的好莱坞经典,主要讲述了老年人的归宿问题和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但影片最后半个小时的温馨感人情节,让人们相信无尽的爱正是维持成功婚姻的关键。前面的10部影片让我们看尽了婚姻中的爱恨情仇,最后就用一个悲伤的故事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明日之歌》中,露西(比尤拉•邦蒂 饰)和巴克(维克托•摩尔 饰)是一对年逾古稀的老夫妇,但他们仍像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一样,深情地凝望彼此,关心对方的幸福,互相写信追忆50年婚姻生活的美好。由于五个子女的原因,两位老人最终只能在车站伤感地分离,因此奥森•威尔逊评价该片“连顽石也被感动得哭了”。但是麦卡雷的指导、两位主演令人惊艳的表现,为影片注入了许多温情元素,使《明日之歌》成为了讲述成功婚姻的最为感人的一部作品。
Theplaylist选出2014年度海报20佳。最下面有惊喜!
20、《奇迹》
19、《地下墓穴》
18、《哥斯拉》
17、《消失的爱人》
16、《冬眠》
15、《狐狸猎手》
14、《博格曼》
13、《Actress》
12、《鬼书》
11、《不速之客》
10、《独自夜归的女孩》
9、《菲利普的生活》
8、《红军》
7、《皮囊之下》
6、《夜行者》
5、《双重人格》
4、《采访》
3、《性本恶》
2、《鸟人》
1、《宿敌》
最后特别提及一部内地的年度最佳海报,这是我选的,送给给位。
过年的一周,一半在2014年,而另一半则跑到2015年了。本周热门影片主要有两部,首先是《博物馆奇妙夜3》,这部奇幻喜剧再次与观众见面,同时,这也是罗宾·威廉姆斯的遗作。另外,恶搞动画《十万个冷笑话》也会于本周上映。
另外,本周还有恐怖片《怨灵人偶》、南非动画片《斑马总动员》、国产动画《闯堂兔2》、《龙骑侠》等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