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华语相关的电影奖出来就总是被人吐槽,毕竟,每年真正值得关注的华语片实在太少,而大多都是毫无廉耻的坑钱货。我们总希望能帮大家一起淘金,发现一些值得关注、值得鼓励的好电影,所以我们自己发起了一个电影奖,那就是:
迷影精神奖!
相信大家还记得,“迷影精神奖”创立于2015年年底,我们一经公布就受到媒体和影迷朋友的大力支持。
“迷影精神奖”是迷影人评选的电影奖,我们的评选宗旨是华语电影地区最具独立性、最有创新精神、最值得鼓励的的中青年导演的电影长片。
严格说来,“迷影精神奖”与官方和电影工业中的电影评奖有很大区别,也与学院和媒体的电影评奖保持距离,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迷影人的声音,一种对电影创新精神的鼓励。“迷影精神奖”不举行颁奖仪式,不走红地毯,我们用影评人的力量,每年只奖励一部电影,用1895元人民币(电影的诞生年)作为象征性奖励,鼓励这位导演展开独立的创作和风格上的探索。
今年已经是迷影精神奖的第二届,去年我们把大奖颁给了颇让人惊喜的《路边野餐》。而一年之后的如今,再回顾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年度佳片了。
去年迷影精神奖评语如下:
《路边野餐》以极富创意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呈现,创作出一部富有诗意的电影作品,导演运用穿梭在贵州山水之间的长镜头和精巧的场面调度,把记忆与现实在情感中细密地交织缝合,影像的流动把感伤的故事和人物的幻想融为一体,气韵生动,营造出华语青年电影中罕见的诗意之美。
经过讨论投票,我们最后把第一届迷影精神奖颁发给毕赣的《路边野餐》,我们不认为这部电影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但我们鼓励毕赣导演能凭借影片中闪现的天赋和灵韵,以及创作上的勇敢,在电影艺术的可能性上继续探索,创作出具有独特美学质感的作品。我们有一笔象征性的奖金1895元,奖励给导演,希望他继续努力!
那么,新的一年,又有哪些好的电影值得推荐呢。
第二届迷影精神奖提名名单公布如下:
这些电影都是我们认为2016年富有创新精神的、值得鼓励的中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代表着华语电影非常重要的风格尝试,或者令人赞赏的努力:
《清水里的刀子》,王学博
推荐语:以肃穆的摄影,凝练出日常生活中的庄严;以简洁的叙事,展现宗教、伦理、世俗各层面的冲突。静水深流,大巧不工,是这部电影努力抵达的方向。
《日曜日式散步者》,黄亚历
推荐语:黄亚历别具一格的纪录长片处女作,用诗作、信件、电影、绘画、历史文献等素材与情景再现手法结合,重构了台湾文学史上几乎被人遗忘的1930年代创立的“风车诗社”,不仅回应了文学现代主义在台湾的萌芽,还展现了复杂近代史下的个体创伤。
《八月》,张大磊
推荐语:虽然是新人导演作品,却难得的成熟与沉稳,叙事不急不缓,一点点将童年中的碎片与往事讲出来。创作者对于老电影厂的回忆,以及老国营厂的回忆,应该也能唤起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共鸣。作品应该也有受到侯孝贤的影响,碎片的童年回忆,被弱化的戏剧性,对关键情节点的隐去,都能感觉到创作者的野心。
《中邪》,马凯
推荐语:即便少不了各种业余与粗糙,满是遗憾,却不妨碍这是今年最惊喜、最有想象力的国产恐怖片。同时这也是极具迷影精神的作品,导演并未受过太多专业训练,而是从大量优秀恐怖片中汲取养分,并将这些与身边经验结合。影片将西方伪纪录恐怖片与农村封建迷信结合,让作品更接地气。无论怎样,这都是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一部真的会吓到观众的国产恐怖片。
《塔洛》,万玛才旦
推荐语:影片用精致的长镜头和肃穆的黑白摄影,绕开了人们对西藏的视觉猎奇和文化猎奇,讲述一个普通藏民寻找身份和迷失身份的寓言。万玛才旦不强调宗教和政治的戏剧性,而在一个流畅、自然、完整的故事中,把西藏人所处的经济处境、社会处境、宗教处境和文化处境在一系列二元对立中润物无声地表现出来。塔洛是近几年来银幕上最为真实、虔诚和可爱的西藏人形象,然而他的命运也最值得深思。
《不成问题的问题》,梅峰
推荐语:影片以超乎寻常的沉稳与平静,带给华语电影一种崭新的美学风格。故事围绕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农庄的经营和管理,把中国社会在现代变革中遭遇的困境、窘迫和尴尬,剥茧抽丝地展现出来。梅峰借用老舍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运用三种不同的人以及他们的命运变化,谱写了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的寓言,在缭绕的炊烟和秀美的乡村山水之间,影片以客观的距离和克制的语言把中国人独特的交往方式、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结构表现出来。影片以中远景的长镜头,表达一种观看态度。范伟的表演矜持有度,每个人物都在掌握很好的分寸,清冷的讽刺。
《幸运是我》,罗耀辉
推荐语:一部很容易被拍成煽情治愈励志系的电影,年轻导演罗耀辉却极为适宜的掌握好了情感生发、裂变、重组的分寸感。二位主角的相遇相识,误解与重聚,在略显散淡化的线性叙事中,罗耀辉始终在捕捉的是一种真挚可信的情感依托。另外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影片还显示出了强烈的香港主体性,同时却不为狂躁的政治姿态绑架。影片中动人的港人情感、港人人际关系之真实再现,明白无误的道出作为微观政治之表现的日常生活实践,比宏大的政治运动更具有感召力,渗透力。
《喜丧》,张涛
推荐语:在万般演绎的家庭伦常中,张涛不缓不急的展开了一幅中国农村家庭的全景画。带着一种隐约的人类学方法,描绘着农村家庭在传统与封建的辗转中遭遇现代性的拷问。在地的扮演者们,他们生动的言语和极具说服力的姿势,在昏暗的居室内,用背影和不详的面容,承担起了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诗意与沉重。
《皮绳上的魂》,张杨
推荐语:《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如同一个双星系统,截然不同的美学,在尘土与云端的张力间,构成了彼此揭示的引力系统。这次的藏地创作意味着张杨导演的一次华丽转身。《皮绳上的魂》以一种高贵的虔诚,抖落掉了量产的异域叙事神话的桎梏,以魔幻为名搭建起了另一套异质神话,在规则的存废之间,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可能。
《少年巴比伦》,相国强
推荐语:在今年的新片中堪称惊艳。尤其,在中国现在这种商业片至上、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浮躁的氛围里,《少年巴比伦》的出现,让我们绝对有理由对青年一代的影像表现充满信心和希望。影片关注大工厂时代中的爱情故事,同样交织了激情和失落,但与大量致青春的老旧模式不同,作品竟然携带了中国电影中少有的一种魔幻主义色彩。《少年巴比伦》某种角度上,并没有给人带来一种切实的、针对现实的时空坐标,它是悬浮的、梦幻、充满伤痕和回忆的造影。《少年巴比伦》在中国电影的版图中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另类。如果非要一比,它更像是一部魔幻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它简直就是为董子健量身定制的。
迷影精神奖的评审委员会由每年会第一时间看很多电影、对华语电影创作非常关注的影评人和策展人,他们同时也是最为挑剔的迷影人。如果我们还有一点能力,就是希望鼓励那些需要鼓励的中青年导演。
我们的宗旨就是立足于未来,奖励那些在创作和风格上最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中青年导演作品。评选规则类似于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或者路易·德吕克奖,不需要申报,由评审直接提名,每位评审只能提名一部作品。我们可能不像其他评奖那样,格外在乎评审构成的全面性或评选机制的科学性,我们可能也不会在意其结果是否会被电影产业或电影观众认可,我们只是想发出一种声音,鼓励一种创作。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每年只是举行一场评委的晚宴,现场公布名单,奖金只有10欧元,但这是法国小说每年最重要的荣誉,我们也希望把纯粹的荣誉献给那些值得鼓励的电影。
迷影精神奖评审委员会
轮值主席:
桃桃林林,影评人,电影自媒体“桃桃淘电影”(ttfilm)运营者。
评委会委员:
卫西谛,影评人,电影文化工作者,电影策展人,曾任金马奖评审,著有《未删的文档》、主编有“电影 ”系列、《后窗看电影》等。
妖灵妖,电影文化工作者,曾任台湾金马奖评审,主编有《等待电影的日子》。
Magasa,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等。
沙丹,常用笔名“奇爱博士”,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文慧园路三号”微信公众号(CFA1958)运营者,著有《幕味》。
吴觉人,常用笔名“本南丹蒂”,影评人,曾任台湾金马奖评审,现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片部负责人。
吴李冰,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现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感恩而死,电影策展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
谋杀电视机,影评人,《电影公嗨课》联合创始人,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现为毒舌电影合伙人。
虞晓毅,常用笔名howie,资深影评人,曾任《南方都市报》娱乐部主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秘书长,台湾金马奖费比西奖评审,《华语电影》系列丛书统筹,现为毒舌电影合伙人。
大旗虎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迷影课”(talkino)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中文电影百科”创始人,著有《迷影文化史》《目光的伦理》等。
策划总监:水怪
迷影精神奖组委会成员单位
北京安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吉林省迷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欢迎媒体合作
联系邮箱:sherry8641@163.com
具体中奖者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