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直桃桃淘电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55

“天才雷普利”和“卡罗尔”的生母是谁?

$
0
0

“有人对我说,有些邻居觉得我像是中国女孩。”

上周末《卡罗尔》资源已出,尽管是非高清版,可相关评论还是刷爆了我的微博首页。今天就来聊一聊《卡罗尔》的原著小说作者——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卡罗尔》改编自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说《盐的代价》)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又译:派翠西亚·海史密斯)1921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沃斯堡市。海史密斯是其继父的姓氏,帕特里夏三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嫁给了摄影艺术家斯坦利·海史密斯——孩子眼中的“入侵者”。同年,早慧的小帕特里夏学会了阅读。

(右下为帕特里夏的继父——斯坦利·海史密斯)

1927年,海史密斯一家举家迁往纽约市。帕特里夏12岁的时候被送往祖母家住了一年。她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最悲伤的一年”,并且感到被自己的母亲“所抛弃”。

(小帕特里夏在纽约)

“十三岁的时候,我极度向往海洋。我是如何与自己妥协的?好吧,也许没有。”

据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自己说。她的母亲曾告诉她,自己在怀着帕特里夏的时候曾试图通过喝松节油达到流产的目的。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都无疑给帕特里夏和母亲的关系之间楔下了一个楔子。这种“爱恨交织”的情感一直萦绕她一生,并且在她的早期作品中也有体现。

海史密斯的祖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训练她阅读。三岁的时候,她开始翻阅好莱坞明星画册。九岁的时候,她便开始读狄更斯的作品,并且对卡尔·门林格尔关于人类病态行为的论文集《人类心灵》卷不释手。

(刚走出校门的帕特里夏,由爱恋着她的德国摄影师罗尔夫拍摄)

“我总是对人性中永远都不满足的那部分十分好奇,它总是想要变成其他的样子。”

1942年,海史密斯从纽约的女子贵族学院——巴纳德学院毕业。带着从学院里学到的剧作能力,海史密斯很快成为了福西特出版社的一名员工,最初的工作是为漫画作品写故事梗概。但是这种工作很快使她厌烦起来。

(20出头的海史密斯极富魅力。)我的打码技术是不是很赞啊?

“生活对于我来说,从不简单。”

“不知道这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从何而来,即使我想照料什么别的事,那也是我身边的事。编织、弹钢琴,抑或读一本使我感到无聊、离我的思想甚远的书——这是最美好的时刻。”她在日记中写道。

那年年底,她去了墨西哥旅行。

“内心世界从来都不可能平静,也永远不要去期待着它能够平静或者到内心世界中寻找写作的前提。”

1947年,海史密斯结识了一些写作上的朋友,并且成为了纽约文坛的一份子。同年,她在杜鲁门·卡波特的帮助下,开始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的创作。

写作就是“我要存在”,绘画就是“我要拥有”。

《火车上的陌生人》出版于1950年,这部小说无疑是成功的,但同时海史密斯也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

(《火车上的陌生人》初版封面)

1951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将这部小说搬上了荧幕。有了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加持,海史密斯在公众眼中更具声望。

(右图为阿尔弗雷德·在自己每部电影中都要打个酱油·希区柯克在《火车上的陌生人》中露脸的镜头)

同年,小说《盐的代价》出版。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本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谈不上惊世骇俗但也足以引起一番热议,所以海史密斯在一开始并没有署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用了笔名克莱尔·摩根。

然而这本口袋书却成为了当年最畅销书籍。直到海史密斯去世前几年,这本书才被署上她的真实姓名。不知道如果海史密斯看到以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如今受到观众如此的追捧,会否感到些许欣慰。

(初版封面署名还是克莱尔·摩根)

(2004年企鹅出版社已用回作者真名,并且将小说名改为《卡罗尔》,我个人非常喜欢企鹅这一版的封面,模仿了孤独画手爱德华·霍珀最有名的画作之一《夜鹰》。)

至此,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已经完成所有后世所谓的“早期作品”。

《雷普利》系列小说的出版使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1955年出版的第一部《天才雷普利》更是为她赢得了诸多奖项。然而帕特里夏却在完成创作的几个月后在日记中写道,“出生以来第一次失去了对善与恶的感觉”,并声称“传统的道德已经不再对她产生约束”。同样的,她也不再约束她笔下的主人公——汤姆·雷普利。

《雷普利》系列小说是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被改编次数最多的小说。皆因这个故事所包含的戏剧冲突足够吸引人,而主人公汤姆·雷普利的复杂人格也是观众愿意探究和挖掘的。

(1959年《怒海沉尸》,阿兰·德龙饰演雷普利)

(1999年,马特·达蒙、裘德·洛、格温妮丝·帕特洛主演的同名电影《天才雷普利》)

有意思的是,在电影《卡罗尔》中饰演绝望贵妇卡罗尔的凯特·布兰切特16年前也有参演《天才雷普利》,在其中饰演一位被雷普利欺骗的富家千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是少有的一直到最后都保持着创作水准的作家。她几乎从不享受声名所带来了的效应,她极少公开露面,极少参加媒体发布会或记者采访。她的作品越成熟,生活圈子就越窄。“我最享受下午四点半左右的工作,”她在1965年12月写道,“如果我很疲劳,并且知道,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前,我还有三四页没写完。世界也许会在我周围坍塌——世界已经坍塌过几次了,但是我还有工作,它是纯粹的,是他人不可触碰的。”

然而她对待动物却又是另外一种态度。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厌恶人类,热爱猫。

除了猫,她还有另外二十件喜欢的事物

·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

·宴请者打电话过来,带着浓重的鼻音,那本就不愿意出席的晚宴延期了

·在他人尝试失败之后,成功令一颗油梨核发芽了

·听到,某人在某地有勇气以某种方式对抗敲诈勒索

·听到,欧洲禁止进口小海豹的毛皮

·用木头制作的物件

·钢笔(真正的钢笔,而非圆珠笔)

·纸张平滑的旧书的味道

·旧衣服

·网球鞋

·墨西哥的食物

·没有噪音

·没有约会的周末

·自己从睡梦中醒来,而不是被闹钟或电话铃声吵醒

·带有很多“配件”的瑞士军刀

·黄色和淡绿色

·皮革制品

·奥斯卡·柯克西卡的作品

·独处

·卡夫卡的作品 (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画传》)

“我闯入了一片领域,一片既不能用音乐也不能图画来描绘的领域。我已经努力前行了一段路程,而前方等待着我的将会是什么,只有在语言的帮助下我才能穿越它。”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特立独行聪颖早慧,爱男人也爱女人。去世多年,由她作品改编的电影依然可以掀起狂潮。我始终认为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真正伟大的作品是不会为年代所局限,终因它揭示的是永恒的人性。

“我希望,我一生都能如此贪婪,既不是贪图钱财,也不是贪图知识或者爱情,永远都不要贪图这些东西。而是犹如一匹强劲有力的马一般贪婪,纵情地朝着大师的意志,即艺术的意志向前奔去,直至力竭身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55

Trending Articles